時間: 2019-09-02 09:49
來源: 中國水網(wǎng)
作者: 全新麗
看到這個標題你就突然產生了一種很想看的感覺,就點進來一探究竟,這說明你好奇心很強,并且很大可能你是個污水處理行業(yè)或者環(huán)境行業(yè)從業(yè)人員。
但是點進來之后,你發(fā)現(xiàn)文章內容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樣,這時候是不是又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?別急,這篇文章的另一個題目是《震驚!全球最大的地下再生水廠原來是這樣子的》。
昨天下午,我和參加“高效市政污水處理”中德論壇及考察活動的中德人士一起去參觀了北京槐房再生水廠?!緯h詳情請參看中國水網(wǎng)報道:德國環(huán)境部門舉行中德污水技術交流活動,為德國公司尋找合作機遇】
槐房再生水廠位于北京市西南部,南四環(huán)外,鄰近馬家堡西路和槐房路,北側為南環(huán)鐵路,南側為通久路。水廠周圍有四個公園,水廠自身也是一個濕地公園。
一行人13:30分從凱賓斯基酒店出發(fā),不到一個小時就到了目的地。進了大門,右手邊的建筑上寫著“北排集團槐房再生水廠”幾個大字,一名穿工服的年輕姑娘從里面走了出來??磥磉@里是水廠日常生產、運營的辦公區(qū)。

這名工作人員負責全程解說,另有三位工作人員跟隨,其中一位負責拿著單反攝影。
先拍照,再參觀。普通的合影完畢后,工作人員拿出一個紅色橫幅,上面有再生水廠開放日的字眼,讓前排的人拉著拍照,她說這樣的公眾接待活動也是他們的工作任務。
小木屋和一畝泉
參觀逗留的第一個地點,被工作人員稱作“小木屋”,小木屋外面平臺有“一畝泉濕地”名號。所以說,槐房再生水廠分為兩大部分:一部分是再生水廠,一部分是濕地公園。

小木屋外表和名字挺浪漫的,里面其實就是一個小小的展示館,墻壁上懸掛的是易拉寶,圖文結合,介紹最高層的指示,北排和項目等,還有一個項目沙盤。進門顯眼位置擺放著一個水滴狀的獎杯,獎杯特別修有一個高高的白色基座,上書“國際水協(xié)全球項目創(chuàng)新金獎?!豹劚驗槭菄H水協(xié)(IWA)頒發(fā)的,杯上寫的是gold winner之類的英文。
我是改不了到處瞎看的習慣,在聽工作人員講解的過程中,還看到室內的綠植除了幾大盆瓜栗(俗稱發(fā)財樹)外,還有桌子上十幾個小花盆里開著紅色小花的鐵海棠和小的瓜栗。這幾個小花盆有名堂:北排自己用污泥產成品、石英、長石等燒制的,里面的土也是污泥為基礎做的有機營養(yǎng)土。
回到正題。解說員對自己要說的東西已經(jīng)背得滾瓜爛熟:水廠的處理規(guī)模為60萬立方米/日,再生水處理系統(tǒng)采用世界先進技術,出水水質達到國家地表水環(huán)境IV標準。與此同時,還在廠區(qū)內采用熱水解+消化+板框脫水的污泥處理工藝,實現(xiàn)污泥無害化處置。
她在解說中說到這是全世界最大的地下再生水廠。墻上的宣傳文字、網(wǎng)上能查到的資料,都說這是亞洲規(guī)模最大。我們向她求證,她很確定地說就是世界上最大的。
從小木屋出來,是一排木質走廊,還有一池清水,滿眼綠色。作為植物愛好者,我滿心歡喜。據(jù)介紹,這里的植物有一百多種。不過我粗粗看過去,只能看到有十幾種,可惜沒有時間慢慢在這里尋找。
秋天的午后陽光還有熱度,濕地里蒸騰出一種草木的氣味。真的只有草木的氣味,沒有一絲絲異味。尋常污水處理廠再怎么加蓋子,氣味總是有的。想起來在東升科技園上班的時候,在東風來時,清河污水處理廠的味道就會撲鼻而來。

有許多開花的芒——看上去很像蘆葦,但并不是,有玉簪和錦帶花,當然這兩種現(xiàn)在都沒有花只有葉,還有狼尾草——就是與狗尾草形態(tài)相似、但粗壯很多的草,水邊則是大片大片的香菇草,綠油油的,葉片看著很是肥厚。這里的植物因為水多地肥的緣故,長得格外茂盛。還有櫻花樹和海棠樹,海棠矮矮的,結滿了黃色的果實,山楂樹高一點,小果子半綠半紅。
水系應該是連著的,水里有許多紅色的鯉魚,仔細看還有一種黑色的小魚。我們沿著木頭的小徑,跟著工作人員,一直走到了“一畝泉”,這是比較大的一汪水,汩汩地流動著。水很清澈,能看到水底的水草搖曳。

根據(jù)解說員介紹,槐房再生水廠緊鄰小龍河發(fā)源地(又一個龍河,河北廊坊也有一個龍河,那里也有一個濕地,詳見:不要辜負北方的水)。該發(fā)源地曾名一畝泉,因有23處泉眼,面積約一畝而得名,原是一處濕地景觀。近年來,地下水位下降,泉眼干枯。隨著再生水廠運營,再生水注入地面上的濕地景觀,并輸送到旁邊的小龍河,消失了數(shù)十年的“一畝泉”濕地美景重現(xiàn)了。
有水、有草、有魚,也會有其他動物的,偶爾見了幾只鳥。
可惜在濕地中呆的時間不長,除了一畝泉,其他地方都沒有去。我看去別的方向還有路的。工作人員有其他工作要做,只能帶大家浮光掠影看一下。
地下神廟
再下一個地點,是地下的再生水廠,要坐車前往。有幾分鐘吧。其實不是地面距離有多遠,而是地下太大了。

地下有三層,18.5米,號稱能裝下20座鳥巢,進來之后真是有點震撼的:太大了!到處是管道,但表面上看不到普通污水處理廠常有的那些構筑物。而且也是聞不到一丁點臭味。雖然不恰當,但我在看到的一瞬間真的聯(lián)想到了希臘神廟,同樣有一種偉大的、無邊無際的美,同樣完全來自于人類的創(chuàng)造。這和地面上的濕地帶來的感覺又有些不同。
地下劃分為ABCD四個區(qū)域,我們重點就是去了D區(qū)。墻壁上是一些圖文宣傳內容,有一些展示內容,比如四個量杯里分別裝上進水、膜產水、總出水、自來水等,考參觀者的眼力和智商——開個玩笑,其實量杯上都寫了是什么水。當然后三者肉眼看不出什么區(qū)別。
還有少少的設備展示,有一個北排裝備的“非金屬鏈條式刮泥機”,還懸掛有一排膜絲?;狈吭偕畯S使用了超濾膜技術,膜組器也是北排自己搞的。北排現(xiàn)在走的是全產業(yè)鏈的路,污水處理領域里什么都會干。
膜過濾之后,污水(其實已經(jīng)很清了)再經(jīng)臭氧接觸池和紫外消毒間的雙重消毒,全部指標能達到地表IV類標準,最后進入到20萬立方米容量的清水池。
再生水廠每年可生產再生水量近10億立方米,出廠水質全部達到四類水標準,安全用于河湖補水、園林綠化、工業(yè)冷卻、市政雜用等領域。
蕭瑟秋風今又是
我不知道參觀時德國人什么心情。尤其是在看到膜絲時。
2006年,受德國西門子公司的邀請,我作為媒體和其他幾位媒體人士一起參觀了新加坡的新生水廠,西門子水處理技術部門的首席執(zhí)行官還當眾喝了幾口新生水。他們當時計劃將新加坡作為樣板和創(chuàng)新水處理技術的未來中心,旨在更好地向亞洲市場滲透。
2006年,膜過濾還是有點神秘的,起碼對我這樣的小白來說。那一年碧水源開始大力倡導,說MBR適用于市政污水處理,連續(xù)在中國水網(wǎng)發(fā)論文,想說服行業(yè)認可。
13年過去了,西門子的水處理業(yè)務早已轉賣。碧水源成為環(huán)境領域代表性企業(yè)?!笆捝镲L今又是,換了人間。”
還有污泥,槐房再生水廠的污泥處理采用“濃縮+預脫水+熱水解+厭氧消化+板框脫水”工藝。厭氧消化也是在德國等歐洲國家先發(fā)展起來的。
現(xiàn)在北京有了槐房、稻香湖、北苑等3-4個地下污水處理廠,肖家河是半地下污水處理廠,全國范圍內則有了20多個。所以,我說的“假如中國的污水處理廠都消失了”,意思是假如它們都去了地下。那當然是不可能的。但看到這行業(yè)有萬千變化是由衷地感到高興的,中國人也在貢獻不一樣的東西啊。
【標題和文末使用的污水處理廠,槐房正式名稱是再生水廠,但是吧,我的意思是,污水處理廠它天生就應該是再生水廠——污水進去處理廠經(jīng)歷的就是轉世再生的過程?!?/span>
編輯: 趙凡
E20環(huán)境平臺合伙人 綠谷工作室主筆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