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19-05-28 09:08
來源:啟迪桑德
易腐垃圾又稱濕垃圾、有機垃圾,被視為垃圾分類的痛點,易腐垃圾極易變質,散發(fā)惡臭,傳播細菌和病毒讓人們避而遠之。
近幾年,我國易腐垃圾數量呈快速上升趨勢,據E20平臺數據統計,2018年我國餐廚垃圾(城鎮(zhèn)地區(qū),僅指餐飲垃圾)約5000-6000萬噸,是主流的易腐垃圾市場;廚余垃圾總產生量巨大,在11000-13000萬噸左右。但是受制于垃圾分類推廣程度的影響,目前可分出的量和可處理的量在百萬噸數量級左右,未來隨著垃圾分類的強制推行將會加速釋放。
垃圾分類勢在必行,經多次調研市場現狀和居民分類習慣,啟迪桑德環(huán)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啟迪桑德”)與江蘇稻源微電子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江蘇稻源”)聯手打造了一個個有“芯”的小綠桶,一場用“芯”分類的綠色革命悄然興起......
用“芯“互聯,實現生活垃圾前端精細化分類
啟迪桑德運用“一戶、一桶、一芯”的分類模式,為每戶居民的小綠桶分配一個由江蘇稻源研發(fā)的電子標簽,通過物聯網稱重設備實現易腐垃圾收集數據自動上傳。通過對垃圾分類一手數據的分析,可以計量小區(qū)內各住戶產生易腐垃圾次數、重量及分類正確情況等,從而反向指導運營模式以擴大垃圾分類參與率、提高垃圾分類正確率,真正實現生活垃圾前端精細化分類。
智慧運營,打造垃圾分類示范項目
通過有“芯”小綠桶及數據平臺,啟迪桑德在蕭山區(qū)300余個小區(qū)實現了易腐垃圾分類收運,每日易腐垃圾收運量達數十噸。在這些小區(qū)中,垃圾分類示范小區(qū)占28個,達到擬創(chuàng)建示范小區(qū)總數的88%。蕭山區(qū)“小綠桶模式”為垃圾分類源頭減量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,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績,并得到當地領導和居民們的認可。
協同發(fā)展,助力完成無廢城市構想
“小綠桶模式”的順利展開是基于啟迪桑德自主研發(fā)的垃圾分類數據云系統、物聯網稱重設備與江蘇稻源研發(fā)的電子標簽的結合。啟迪桑德與江蘇稻源的聯手合作,為垃圾分類植入“智能大腦”,真正解決了生活垃圾分類溯源問題,從根源消除管理難點,也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依據,加快實現全民參與。
未來,啟迪桑德將與江蘇稻源展開更多戰(zhàn)略合作,在智能設備、城市固廢大數據等方面進行深度研發(fā)合作,努力為智慧城市管理的數據拓展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,最終完成無廢城市的構想。
編輯:徐冰冰
版權聲明: 凡注明來源為“中國水網/中國固廢網/中國大氣網“的所有內容,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圖表、音頻視頻等,版權均屬E20環(huán)境平臺所有,如有轉載,請注明來源和作者。E20環(huán)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。
2023(第二十一屆)水業(yè)戰(zhàn)略論壇上...
水資源是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...
010-884803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