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20-12-04 09:35
來源:蘇州城市管理公眾號
12月1日,《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》實施半年新聞通報會,在蘇州市城市管理局召開。會上,市城管局副局長陸繼軍對垃圾分類工作整體推進情況進行了通報;市城管局副局長閻鴻泰對垃圾分類執(zhí)法情況進行了通報;市文廣旅局發(fā)布旅館業(yè)垃圾減量措施;市商務局通報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管理相關情況。
這半年,各地各部門重點圍繞組織領導、體制建設、設施建設、宣教引導等方面,有序推動工作開展,取得一定成效。在住建部2020年上半年評價中,蘇州市垃圾分類工作被列為46個重點城市第一檔。
一、居民小區(qū)“三定一督”
1)全市共建成4113個垃圾分類“三定一督”小區(qū),覆蓋率達87.4%;遠超年初定下的“覆蓋率超過30%”這一目標。
2)全市“三定一督”小區(qū)中,廚余垃圾分出率平均達29.7%,成效好的小區(qū)甚至達到40%。
3)全市平均每天收運處置廚余(餐廚)垃圾3730.6噸、有害垃圾4噸、可回收物600.3噸、其他垃圾14377.3噸。11月份,其他垃圾量同比下降3.32%,“三增一減”(即可回收物、有害垃圾、廚余垃圾量增,其他垃圾量減)的趨勢初步顯現(xiàn)。
4)6月以來,抽查小區(qū)1.2萬余次,制發(fā)周報59期,執(zhí)法教育140092次,開出整改單44178份,行政處罰13922起,起到了較好的警示作用。
二、公共機構“綠色先行”
1)4.3萬名黨政機關人員參與垃圾分類在線考試,參與率95%;辦公室垃圾分類投放準確率從二季度的53%上升至目前的80%。
2)市級19家單位具有垃圾分類行業(yè)管理職能,截至目前,均出臺了相關行業(yè)標準、措施,并組織實施。
三、分類收運“四個不同”
1)蘇州的垃圾分類收運實行“四不同”模式,即“不同人員、不同車輛、不同要求、不同去向”。全市已配置四分類垃圾收運車6556輛。
2)6月以來,開展混合收運檢查5500次。
3)全市共建立上門收運隊伍15支。截至11月底,“易丟丟”平臺預約單量達8519單,交易單量達6631件,收集可回收物約110噸。
四、終端建設“全速開跑”
1)焚燒處置方面,七子山提標改造第二階段2250噸/日項目完成主體工程80%;太倉市2250噸/日項目開工建設;吳江區(qū)1500噸/日項目開工建設,樁基工程完工,主廠房土建中。
2)廚余(餐廚)處置方面,常熟市已完成新增1座200噸/日廚余垃圾集中處理設施,目前已試運行,其余項目均在穩(wěn)步推進中。
3)建筑(裝修)處置方面,張家港市130萬噸/年項目開工建設;常熟市40萬噸/年項目主廠房已完工,設備安裝中;昆山市140萬噸/年項目開工建設。
半年攻堅,垃圾分類推進的“蘇州經(jīng)驗”形成。而與此同時,在居民小區(qū)建設、公共機構先行、分類收運和終端處置等方面,也暴露出一些問題。
問題1:黨政機關要做“優(yōu)等生”,部分意識卻跟不上。
問題2:部分區(qū)域和部門落實工作僅限于“開個會、報個表”,產(chǎn)生了很多“空白地帶”。
問題3:區(qū)域間推進進度差距大,部分區(qū)域“先覆蓋,后提升”;大都存在非投放時間段亂丟垃圾現(xiàn)象,一些小區(qū)督導員缺位易位。
問題4:廚余垃圾與其他垃圾混合收運、弄虛作假情況仍然存在。
問題5:各地終端處置設施建設進度不一,多數(shù)項目仍處于前期階段。
接下來,蘇州市垃圾分類工作依然會強抓落實,并立下了下一步的目標:
1)智能管理平臺再升級,實現(xiàn)“全鏈化管理、數(shù)據(jù)化考核、科學化決策、創(chuàng)新化互動”。
2)行業(yè)管理指導再加強,推行獎懲機制。
3)示范片區(qū)建設再推動,各板塊至少一個街道(鎮(zhèn))實現(xiàn)全覆蓋。
4)小區(qū)分類質量再提升,暗訪考核、聯(lián)合執(zhí)法、“聽”“引”結合多管齊下。
生活垃圾分類是一項艱巨但偉大的任務。它一定會改變你的生活方式,造福我們的后代。但這項工作的推動恰好也難在這里,因為不適應改變,大家從接受到習慣需要一個過程,需要全社會共同齊心、努力,為更美好的家園貢獻一份力量。
編輯:陳偉浩
版權聲明: 凡注明來源為“中國水網(wǎng)/中國固廢網(wǎng)/中國大氣網(wǎng)“的所有內容,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圖表、音頻視頻等,版權均屬E20環(huán)境平臺所有,如有轉載,請注明來源和作者。E20環(huán)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。
“技術的前進方向就是‘三十年河東,三...
2023(第二十一屆)水業(yè)戰(zhàn)略論壇上...
010-884803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