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11-07-15 09:01
來源:中國固廢網(wǎng)
作者:衛(wèi)潘明
北京市“十二五”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規(guī)劃,擬將垃圾處理結構調(diào)整為焚燒、生化和填埋4:3:3。其核心內(nèi)容是增加焚燒和生化比例,減少衛(wèi)生填埋比例。焚燒提高到40%以上,生化提高到30%以上,衛(wèi)生填埋下降到30%,最終實現(xiàn)“零填埋”。有人可能會對垃圾中60%是廚余垃圾,40%的是高熱值垃圾,而焚燒比例高于生化有疑問,請看下圖。
注:本圖只是一個工作過程,是原理圖,不是規(guī)劃實際計算數(shù)據(jù),請各位不要當成官方數(shù)據(jù)來使用。
在本計算中假定全市65%的人能夠做到垃圾分類,而做到垃圾分類的人可以將一半的廚余垃圾(廚余占60%,一半即總量的30%)分出來,原因是廚余垃圾要保持相對“純凈”否則等于沒分,而焚燒對垃圾的要求相對較低。混合垃圾一定要脫水(生化脫水可以脫除一半的水份即總量的30%,不適合做肥料,脫水后焚燒),純廚余垃圾也要進行生化處理(效果好),因而總的生化處理能力需要為約55%,而焚燒為70%。為保險起見,確保不會出現(xiàn)建成處理設施沒有垃圾可處理的情況,“十二五”確定的焚燒比例40%,生化比例30%,離零填埋的目標還是有差距的。各位可能對垃圾分類的期待高于上圖的估算,我也期望如此,但“十二五”建設的設施不會處于像臺灣一樣沒有垃圾可處理的地步(北京人口在增加垃圾也增加,還有過去的垃圾要處理,任重而道遠啊)。
編輯:劉永麗
版權聲明: 凡注明來源為“中國水網(wǎng)/中國固廢網(wǎng)/中國大氣網(wǎng)“的所有內(nèi)容,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圖表、音頻視頻等,版權均屬E20環(huán)境平臺所有,如有轉(zhuǎn)載,請注明來源和作者。E20環(huán)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。
“技術的前進方向就是‘三十年河東,三...
2023(第二十一屆)水業(yè)戰(zhàn)略論壇上...
010-88480329